面对三十个危机 人类还能走多远

中国环境啊 发表于 2010/04/21 22:46 一品 百草园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国际能源网:自从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我们整个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确在飞速增长,三百多年时间创造的的财富比过去几千年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在自然界的面前的确象一位主子一样,掌握着地球上一切生物和无生命物质的命运,我们许多人被这种表面现象所陶醉,以为我们人类就是万能的上帝,却不知道我们人类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自我毁灭的祸根,并且这个祸根已经发展到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程度。在第三十个世界地球日即将到来之际,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个祸根已经发展成30个威胁人类生存的灾难和危机:

1、森林锐减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最近100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的 2/3被森林所覆盖,约为76亿公顷;19世纪中期减少到56亿公顷;20世纪末期锐减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联合国发布的2000 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由于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等的需求,全球森林减少了一半,9%的树种面临灭绝,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热带森林每年消失13万平方公里;非洲的森林覆盖率从上个世纪初的60%减少到目前的10%;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三分之二已经消失。地球表面覆盖的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剩下的原始森林不是支离破碎,就是残次退化,而且分布极为不均,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

2、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

据统计,全球土壤退化面积达 1965万km2。就地区分布来看,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亚洲、非洲土壤退化尤为突出,约 300万km2 的严重退化土壤中有 120万km2 分布在非洲、110万km2 分布于亚洲;就土壤退化类型来看,土壤侵蚀退化占总退化面积的 84%,是造成土壤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退化等级来看,土壤退化以中度、严重和极严重退化为主,轻度退化仅占总退化面积的38%。 

迄今为止,世界土壤风蚀面积已达陆地面积的34%,水蚀面积已达31%,每年约有600亿吨肥沃的表土被冲刷流入海洋。

非农业占用耕地。据报道,现在全世界每年损失耕地708万公顷。仅中国31个特大城市从1986—1996年间城区规模就扩大1700平方公里。

3、荒漠化和沙尘暴

从1991年底为联合国环发大会所准备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荒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92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了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 3000亿-6000亿美元。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沙化土壤仍在以每年5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联合国还预计到2025年,非洲大陆上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二将会消失,在亚洲也将会有三分之一的耕地消失,南美洲则会有五分之一的耕地消失。届时将会有1亿3千5百万的人口将会面临背井离乡,需要重建家园的威胁。

从全球范围来看, 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 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 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 53次。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 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 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 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

4、水资源枯竭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目前全球至少还有10亿人缺少干净的饮用水,而每天有多达6000人,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因缺水而死亡。德国乌珀塔尔的气候、环境和能源研究所估计的数字还要高,称全球每年有15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干净的水致病死亡,26亿人生活在水质低于西方标准的环境里。6个东非国家和5个邻地中海的北非国家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三分之二的非洲地区每年都将面临干旱的威胁。亚洲本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陆。南亚地区干旱日益严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占有量仅为2400 立方米,居世界第109位。600多城市中404座城市缺水,北方有9个省市人均占水量还不到500立方米,远不到国际规定的最低标准(1000立方米),被列为世界贫水国之一。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的人均淡水量在600-700 立方米之间,以色列、突尼斯等国为400-500 左右,而像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等国家年人均淡水量仅有200-100 立方米左右。

5、能源枯竭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只能开采41年).天然气只能开采67年,最多的煤炭也只能开采192年。 全世界每天消耗8400万桶石油,美国占其中的1/4。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19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

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能源生产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能源消费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3.6%(2004年)。然而,我国又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且消费结构极不合理。据BP统计,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9%,石油占22.3%,天然气只占2.5%,水电与核能分别占5.3%和 0.8%。我国能源消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13.6%,其中煤炭消费占世界的34.4%,石油消费占8.2%,天然气消费只占1.5%。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7%,探明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4%,储采比只有13.4 年,天然气储量占1.2%。我国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我国一直自称为煤炭大国,但事实上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只占世界的12.6%,储采比只有59年,世界则为192年,人均煤炭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2.5%。也就是说,我国不但油气资源贫乏,而且煤炭资源也不丰富。

6、资源短缺与浪费

前面已经说过,世界主要战略资源都十分短缺,石油只能开采41

年,天然气只能开采67年,铜、铅、锌、锡、汞等低于40年;金、银、金刚石只有20年、16年和12年。铁矿也只能开采120年,大部分资源开采年限都在200年以内。而且这中按现在的开采速度计算的,随着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经济速度的加快,这一年限还要大大打折扣。

一方面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全世界都在极度地浪费着有限的资源。资源浪费是指因资源的未充分利用或过度消费性使用造成的损失。浪费资源现象在世界各国、在各行、各业均可见到,其原因有:①不珍惜有限的资源,任意舍弃,如矿井只采块煤,扔掉煤末;②技术不成熟或落后或操作不精细,致有用资源未经利用即作为废弃物扔掉;③利用方式不合理,致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如作物桔秆经过发酵制沼气作能源,沼渣可培养食用菌,沼水肥田等,可受到多种经济、环境效益,但许多桔秆直接用做燃料烧掉;④社会结构不完善或价值比率不合理,如许多部门或学生中的废纸虽然是极大的造纸资源,但回收极少,废玻璃、废塑料、包装玻璃瓶等回收也很少;⑤过度消费,近几年工业发达国在消费方面所占资源比例已占35%,能源方面约占60%。仅美国每年要抛 1100万吨钢铁,80万吨铅,40万吨其它金属,1300万吨玻璃,600万吨纸张,还有170亿只罐头,380亿只瓶瓶罐罐,760万台废旧电视机和 700万部破汽车。

7、物种灭绝

大多数估计认为,今天全球的物种总数在500—3000万之间。占在地球上生存过的物种总数的2—4%。化石记载显示,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其中最近几的一次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以前。据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已进入第六次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时代。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上百个物种消失。与地球史上前五次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大灭绝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场过早到来的第六次危机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其自身的活动,而把其他物种的自然灭绝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1/4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动物学家对英国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在1970年至1982年间,58种蝴蝶数量遽减了71%,201种鸟类的数量减少了54%。1254 种英国原生植物在40年里减少了约28%。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有专家警告说,这次大灭绝之后,新物种产生的难度将很大,而当地球生态系统被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必将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8、人口膨胀

世界人口于1999年10月12日达到了60亿。“联合国60亿人口日”提醒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尽管“人口爆炸”趋势已经减缓,但人类面仍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在1000年前,中国的人口只有1600万,西欧加上南欧的人口也才约2700万,据估计全球人口约6000万。那时,欧洲的人均寿命仅30-42岁。 1804年世界人口首次达到10亿。到1900年,世界人口达16.5亿。进入20世纪,人类也进入有史以来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到1927年,世界人口增长到20亿,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123年。此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 亿,47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再次番翻。目前,世界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从123年缩短到了12年。尽管20世纪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在 20世纪前半叶,年平均增长速度从未仍未超过1%,但在20世纪后50年,世界人口数量激增,年平均增长率近2%。

  现在,世界人口仍然在继续增长,2008年新增人口8600万,达到66.6亿,其中95%的新增人口出生在发展中国家。据预测,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2028年将达到80亿,2054年将达到90亿。

9、大气污染

目前世界每年要向大气排放6亿~7亿吨各种有害物质,其中粉尘和二氧化碳占40%左右,一氧化碳占30%左右,碳氢化合物及其他废气共占30%左右。中国每年工业废气排放就达209922亿标准立方米。联合国指出,2006年40个工业化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2.3%,相当于180亿吨。

由于海湾战争,造成科威特200口油井燃起的黑烟遮天蔽日,据有关人士说,科威特油井燃烧3个月到半年就能产生150万吨烟尘,形成半个美国那么大的烟云,使阿富汗、印度等国深受其害,浓烟蔽日,天空变暗,大量烟尘将使印度大陆的气温下降好几度。美国威尔士的化学工程师约翰•考克斯说,浓重的烟云可能使海湾地区的白昼气温下降20℃之多。可见海湾战争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在世界历史上是最严重的。

汽车尾气已成为全球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全球汽车(含摩托车)保有量:约8亿辆,全球每年新车产量:约5000万辆,全球汽油消耗量(1997年):9亿吨,全球柴油消耗量(1997年):10亿吨,汽车尾气污染占大气总污染的比重:美国60.6%、日本33.5%、法国32%,每千辆汽车的每天排放量分别是一氧化碳300公斤,碳氢氧化物100~200公斤,氮氧化物50~150公斤。上海市空气中96% HC、86% CO 和56% NOx来源于机动车尾气。

10、水体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据环境部门监测,我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11、垃圾污染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量迅速增加,全球垃圾年产量已超过100亿吨,仅美国年产垃圾就高达30亿吨。其中全球年产危险废物3.3亿吨,美国占80% 。目前,我国城市人均日产垃圾约1公斤,垃圾人均年产量达440公斤。600座城市目前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群包围。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垃圾30亿吨,约有80万亩耕地被迫用于堆置存放垃圾。“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

“按照现在世界人口估算,每人每年产生300公斤垃圾,60年的垃圾总量如果全部堆放在赤道圈上,可堆成高5-10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这就等于把整个地壳的岩石圈和水圈外又镶上了一个垃圾圈,它已经开始围困着全球的陆地和海洋,污染着全球的环境。”

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出发,经夏威夷群岛,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现两个巨大的“绿色岛屿”,“这不是岛屿,而是垃圾山”,66岁的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说,这里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场。两个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横跨北太平洋,逐渐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陆”。面积约343万平方公里,超过欧洲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块”,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洲”。

据美国Al-galita海洋研究中心估计,这块“垃圾大陆”上约有1亿吨塑胶垃圾。海面上累积到30米深,其中80%为塑料垃圾。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按目前发展速度,估计10年后其面积还将会增长10倍。

12、臭氧层破坏

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30%,有近95%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由此而得名。卫星观测表明,此洞覆盖面积有时比美国的国土面积还要大。

日本环境厅发表的一项报告称,1998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已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为2720万平方公里,比南极大陆还大约1倍。

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前些年,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 20%。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减少。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 - 1991年总臭氧每10年间就减少1%-5%。

一位美国的环境科学家曾预测: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75年,全世界将有1.5亿人患皮肤癌,其中有300多万人死亡;将有1800多万人患白内障;农作物将减产7.5%;水产品将减产25%;材料损失将达47亿美元;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率将增加30%。

13、噪音污染

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如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比正常情况明显提高;因交通噪音导致3%的心脏病或中风病人死亡,全球每年高达21万人。欧洲7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由于噪音污染有2%的人患病,2%的人持续做噩梦,至少令15%的人烦恼不堪。

14、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我国现拥有调频广播转播发射台17081座,全国有电视转播发射台48408座,;工科医疗设备共15335台,移动通讯基站几十万个;空中蛛网一样的高压输变电线等都在向外发射泄漏电磁波。全球拥有人造卫星800多颗,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微波炉中。

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

15、核污染和工业事故

1986年4月25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且直至事故发生10昼夜后反应堆被封存,放射性元素一直超量释放。事故发生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匆撤走,但这3天的时间已使很多人饱受了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在这场事故中当场死亡2人,至1992年,已有 700O多人死于这次事故的核污染。时至今日,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七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大量使用了贫铀弹,具体数量至今密而不宣,据估计可能超过80万枚,总计约3200吨。据伊拉克红十字调查统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中部和南部的儿童患白血病的概率激增,成人患癌症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迄今为止,伊拉克已有130多万名儿童夭折,主要是患癌症、营养不良和缺乏医药。伊拉克人患癌症的病人数目,比海湾战争前增加了约10倍,这些都要“归功”于贫铀弹。

1994-1995年间在波黑使用10800枚贫铀弹,1999年在南联盟抛下的炸弹折成TNT当量,相当于美国当年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8.3倍。其中约5万枚贫铀炸弹严重威胁着巴尔干半岛上各国约50万人的健康和生命。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Bhopal)美国联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异氰酸甲酯(Methyl Isocyanate)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世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

16、温室效应

早在1938年,英国气象学家卡林达在分析了19世纪末世界各地零星的CO2观测资料后,就指出当时CO2浓度已比世纪初上升了6%。由于他还发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也存在变暖倾向,因而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1958年4月到1991年6月,人们对冒纳罗亚山大气中CO2的浓度进行了观测,发现1958年大气中CO2含量不过315ppm左右,而1991年已经达到了355ppm。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目前(1996年)人类每年燃烧55亿吨化石燃料(每吨约产生4吨CO2)中,大约只有一半进入了大气,其余一半主要被海洋和陆地植物所吸收。

甲烷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少得多,但增长率则大得多。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6年发表的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报告》),从1750-1990年共240年间CO2增加了30%,而同期甲烷却增加了145%。

工业革命前大气中CO2含量是280ppm,如按目前增长的速度,到2100年CO2含量将增加到550ppm,即几乎增加一倍。美国科学家1996年计算得出结论:2100年CO2倍增后全球平均气温的升温值为1.0℃-3.5℃。不均匀分布于世界各地,赤道和热带地区不升温或几乎不升温,升温主要集中在高纬度地区,数量可达6℃-8℃甚至更大。这一来便引起另一严重后果,即两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会发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纬度大陆的冻土带也会融化或变薄,引起大范围地区沼泽化。海洋变暖后海水体积膨胀也会引起海平面升高50厘米。美国调查局研究显示,美国国家冰川公园里的冰川数量已从1850 年的150条下降到2001年的不足50条,剩下的冰川预计将会在未来的30年内消失。据科学家观测最近35年里北冰洋冰层变薄了约42%,从平均3.1 米降到1.8米,挪威科学家计算到退缩和变薄加起来,使洋冰减少了一半。

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 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与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与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

17、海洋污染

地球表面71%是海洋,它是地球上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全球海洋总体积约为13.7亿立方千米,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

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仅墨西哥湾每年进入的氮元素就有一百万吨。氮在水里跟在土壤里一样,都起到化肥的作用,促进海藻生长,海藻过度生长会吸光海洋里的氧气,让其它海洋生物喘不过气来,形成所谓的“死亡地带”。最大的“死亡地带”之一就在墨西哥湾,规模小一点的则分散在世界各地。联合国上个月公布的一份报告说,全球海洋中“死亡地带”的数量在过去十年里翻了一番,如今已经有将近150个。“死亡地带”大小不等,小的一平方公里,大的有七万平方公里。

石油泄漏是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仅1970年~1990年,发生的油轮事故多达1000起。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有1000万~1500万吨,其中包括通过河流排入的废油、船舶溢油、海底油田泄漏和井喷事故等。

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在1991年,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炸毁了科威特的一些油田设施,有至少1100万桶原油泄漏进海湾,在海面上形成长50公里、宽13公里、厚10毫米的大面积污染带,海面漂浮着层厚厚的浮油,海水几乎掀不起浪来,只能像泥浆般涌动。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坐以待毙。鲸、海豚、海龟、虾蟹等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它们纷纷被毒死或窒息而死。专家们认为,波斯湾如果要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千吨汞的记录,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排放入大海的污水超过200亿吨,排放入大海的工业废渣7000万吨;日本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也超过130亿吨;独联体国家每天排入波罗的海的污水超过300万吨。据说,我国每年也约有100亿吨污水排放入海洋。

18、湿地消失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有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湿地5.14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6.4%。加拿大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约有1.27亿公顷,占全世界湿地面积的24%;美国 1.11亿公顷,其次为俄罗斯。我国湿地面积约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

潘塔纳尔保护区位于巴西中部地区,面积达2500万公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栖息着1000多种动物,其中包括650种鸟类、230种鱼类、95种哺乳动物、167种爬行动物和35种两栖类动物,而且有不少是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但是,这块人类的自然遗产近年来却遭到严重的破坏,且毁坏速度十分惊人。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潘塔纳尔沼泽地每年平均以2.3%的速度在不断减少。如此继续下去,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同时那里的生态环境也将遭受巨大破坏。

尼日尔、乍得、坦桑尼亚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湿地面积都减少了50%以上;美国损失了8700万公顷的湿地,占54%,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葡萄牙西部阿尔嘎福70%的湿地已经转化为工农业用地;从1920年至1980年的60年内菲律宾的红树林损失了30万公顷;荷兰1950年到1985年间湿地损失了 55%,法国1990年到1993年损失了67%,德国1950年到1985年损失了57%;农业开垦和商业性开采,英国的泥炭湿地消失了近84%。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广东是我国的湿地大省,现有湿地总面积28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9%。历史上,广东曾广泛分布红树林,上世纪50年代初,广东省有红树林4万公顷,但如今红树林面积减少了近74%。

19、战争污染和破坏

有关史料表明,有记载的人类战争的历史约1万年,延绵不断的战争夺去了约35亿人的生命。仅在20世纪的前50年里,人类用于战争的费用就达47万亿美元,这一惊人的数字,可供全球人口50年的生活消费,或让5亿多个家庭都能享有一座豪华的宅院。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破坏则更是难以估量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人员伤亡达30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队死亡为1690余万人,平民死亡343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战争所消耗的物质资源更是惊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用掉金属约为5000多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则高达1亿吨。战争对生态、环境的毁坏尤为惨重,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空气污染。据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德战场上,敌对双方毁掉森林约3亿亩、花圃果园146万亩,炸死各种大型动物1亿只以上。1931年~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的14年间,造成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从中国掠夺走钢铁3350万吨,煤炭 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以上。1945年美国为了迫使日本投降,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其爆炸后形成的核辐射导致不少日本人的后代残疾和畸形。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当时有1080口油井,大约有950口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其中600多口被点燃,每天烧掉大约600万桶原油,价值1.2 亿美元。这场石油火灾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环境污染。导致若干年后癌症病人和各种畸形病人的增加,民众死亡率升高了10%。伊拉克人癌症患病率比 1991年前增加5~7倍。。25%的沙漠被油污和烟灰所覆盖;海湾上的厚重油污杀死了至少3.5万只到海湾过冬的候鸟,导致52种水鸟灭绝和几百头海象死亡。国际环保组织估计,1991年3~5月间,海湾北部沿岸的水鸟数量锐减97%。石油燃烧散发的气体还引发呼吸道疾病,1992年仅科威特就有约 1000人死于大气污染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据报道,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大约300吨的贫铀弹,10年后的调查发现,这一地区白血病等恶性癌症以及其它疑难病症的发病率增加了6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6倍,孕妇流产率是过去的10倍以上。 有专家指出:“海湾战争造成的生态灾难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湾战争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持续100年。

20、军费开支过大

一方面战争给人类带来难以俞合的创伤,另一方面人类仍在不断地继续扩大着战争的基础—军备竞赛,大量的经济和物质资源都投入到军备建设上,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称,过去10年来,世界军费支出增加了45%。人均军费支出为202美元,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世界军费开支 2008年创新纪录 达1.464万亿美元。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指出,1998年至2007年军费支出增加最多的是东欧。研究所认为,俄罗斯是东欧军费增加的火车头,俄罗斯军费预算占东欧地区的86%。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报告指出,1999年至2008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增加量占全球增量的58%,同期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增加了3倍。报告还表示,去年的军费开支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2.4%,相当于每人217美元。2007年,全球100个大的军工企业销售了347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44个军工企业的销售就占了销售总额的61%。另外32家军工企业的销售只占总额的31%,剩余的份额属于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印度的军工企业。根据统计,放在武器库房或准备拆卸的核弹头有2.33万枚,主要存放在8个有核武器国家库房里,即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

“军备竞赛”的不正常后果在科技人员的部署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世界各国大约有50万的科学家从事武器研究,他们大约占用所有研究和发展经费的一半。这超过了发展新的能源技术、改善人体健康、提高农业生产率和控制环境污染的研究费用的总和。全世界用于军事研究和军事发展的经费,1984年是700亿-800亿美元,它的增长速率是整个军事开支增长速率的两倍。与此同时,用于监测全球气候的变化,调查不断消失的热带雨林和不断扩大的沙漠的生态系统和开发适合于雨水灌溉的热带农业的耕作技术的经费,却十分短缺。

21、过度城市化

拉美城市化速度过快,超过了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速度。拉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据统计,欧洲的城市人口由总人口的40%增长到64%经历了50年的时间,而拉美国家仅用了30年的时间。到1995年,拉美地区城市人口比重较高的国家,如委内瑞拉92.8%,乌拉圭90.7%,阿根廷 88.1%,智利83.9%,巴西78.2%,墨西哥75.3%(徐英,1997),其城市人口比重几乎都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却比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低得多。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而城市工业无力承担如此快速的城市化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城市人口严重超载,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贫富悬殊,人口贫困向城市转移,城市被贫民窟包围;环境污染;治安混乱,社会失序,政局动荡;资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形成了典型的“过度城市化”现象。

拉美城市公开失业率20世纪80年代为6%,1990年代超过8%,2002年创9.1%的历史记录。其次,城市贫困加剧,贫富差距悬殊。 1980~1994年的15年间,拉美贫困人口由1.359亿增加到2.093亿,净增7340万。其中城市贫困人口增加7250万,而农村贫困人口只增加了90万。目前拉美贫困人口中65%是城市居民。这就是说,拉美国家的社会贫困现象由过去分散在广大农村,转变为现在主要集中于城市。伴随贫困现象的加剧,拉美城市贫富差距也日益悬殊。国际上采用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按联合国的规定,0.4为警戒线,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据美洲开发银行统计,1996年,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的国家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0.45~0.5之间的国家有巴哈马、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阿根廷;0.5~0.55之间的有多米尼加、萨尔瓦多、玻利维亚;0.5~0.6之间的有墨西哥、洪都拉斯、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巴西、巴拿马、危地马拉。拉丁美洲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拉美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普遍存在的贫民窟是农村移民和城市贫民的聚集地。据统计,拉美约有1/4 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内。

22、民族、宗教、文化分歧

据埃非社2001年12月4日报导,世界上有50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其中大多是与宗教、民族冲突相关的。其中较为突出的冲突有:一、中东地区宗教、民族冲突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冲突。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成立以后,阿拉伯世界对其的反对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阿拉伯国家当即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败后签定了停战协议,巴勒斯坦一分为三,以色列占领的部分有一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驱赶出自己的家园,成为难民。多年的战争和武装冲突、反抗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让更多的人流离失所。二、自前苏联解体、东欧国家政权更迭以后,这些国家原本就存在的宗教和民族问题进一步激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三、前南斯拉夫在二战结束后曾经维持过数十年的国家统一,但是,冷战结束后,该国三个信仰不同宗教的民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相互残杀。四、自二战结束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宗教信仰的差别而多有分歧。五、过去曾发生过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当代,情况要缓和得多。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紧密相关的是文化冲突。文化冲突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全球人类的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依仗自己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优势,处处强加于人,企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一统天下,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优越的,具有全世界的普适性,应该统治全球。在西方,他们坚持他们的文化必须一统天下一旦这种意愿不能得逞,就不惜发动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不幸。当然,这种霸权主义也不只是存在于西方超级大国;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者并未绝灭,甚至在中国有着深远传统的“中国中心”主义也时有暴露。这种文化霸权主义在目前和将来都将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另一方面,“文化割据主义”也还大量存在。他们认为本文化绝对优越,禁止讨论其可能存在的缺点;反对和其他文化交往,惟恐受到污染,采取隔绝和孤立政策;畏惧新的发展,压制不同意见,特别是扼杀本文化内部求新、求变的积极因素,以至顽固、僵化、趋向好战的极端,最极端者就是塔利班那样的原教旨主义。“文化割据主义”实质上也就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不同处仅在于他们无力对外实施霸权,只能对内镇压一切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并且无所不用其极,以固守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旧日的一统天下。文化割据主义的结果只能是本身文化发展的停滞和衰亡。“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冲突无疑已给世界带来严重的灾难,随着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强的武器杀伤力及其对自然生态无可挽回的破坏,这种灾难还会越来越严重。这三大矛盾相互交织,并被一些大国利用,就注定了这个世界追求和平仍需艰苦的努力。

23、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观、伦理观、消费观

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传统的经济观,也是迄今为止的主流经济观认为,经济生产是由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通过改造而创造物质资料的活动与过程。衡量这种经济生产是否有效率以及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就是产量和产值。产值越高,产量越大,表明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的财富越多,能力越强,政绩越大。至于自然界是否能够无限度地供给人类资源和财富,人们极少考虑。这种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类无限的需求都是合理的,科学技术是万能的。这种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工业化为核心,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都基本上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无限索取自然资源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的基础上,使工业文明建立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自然生态和环境容量提高的基础上,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忽视了自觉地调整人口、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使人类经济发展的行为和发展的方式越来越脱离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轨道。

自从欧洲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成百上千倍的增长,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人类逐渐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伦理观即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人作为理性存在物,是唯一的道德代理,其道德地位优越于其他物种,其他存在物都无内在价值,只具有工具价值,它们存在于人类道德共同体范围之外。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一种具有自在的目的的最高级的存在物,其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都应得到满足。在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主导下以西方为先导波及全球地发展出了消费主义消费观。

消费主义是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消费主义产生于西方,是资本内在逻辑演变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不仅弥漫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逐渐扩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近来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消费主义泛滥,长期低储蓄、高消费,寅吃卯粮、借贷消费的生活方式酿成的苦果。从本质上看,消费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是资本逐利本性的内在要求,因为只有把全球的每个角落都变成资本的市场,让每一个地球人都疯狂地购买、消费,资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观、伦理观、消费观至今仍然主导着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和和行动。这就决定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在短期内还不会停止甚至还有加强的可能。

24、“马太效应”和贫困

1990年世界银行发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对“贫困”下了一个新的定义:“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并确定全球贫困线“赤贫额定贫困线为每年人均275美元,穷人贫困线为每年人均375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据此,1985年发展中国家中约有11.15亿人为穷人,大致为整个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3; 而最穷的人则有6.3亿人,占18%。

1995年12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目前在全球50多亿人口中,有13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比5年前增加了3亿多人,7亿多人食不果腹;有10 亿多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条件;每年有300多万人因贫困死于各种可预防疾病;有1.3亿儿童因贫困不能上学。

穷国的数量也有增无减,1974年最穷的国家有29个,目前增加到48个。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当今世界人口的10%为48个最穷国,其收入仅占全世界的 0.1%,而西方7个发达国家仅占世界人口的12%,却占全世界收入的62.5%。联合国还提供了一个统计数字显示:自1990年以来,约有100个国家经济停滞不前或经济滑坡,最近30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世界20%最贫穷者的收入由占世界总收入额定2%下降到1.4%,而20%最富有的人的收入由占世界的70%增加到80%。联合国开发署的官员透露,1965年至1980年间,约有2亿穷人,而1980年至1993年穷人增加到10亿以上。

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1980年最低层20%家庭在全部家庭中所占份额为5.3%,1985年为4.7%.而最高的10%家庭则由23.3%增加到25%;当代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加剧。以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的人均GNP相比, 1992相差59.9倍, 1991年60.14倍, 1990年56倍, 1988年54.6倍, 1970年26.6倍, 1950年22倍。在当代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可从以下一些社会发展指标窥见一斑: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1993年世界人口约56亿, 国民生产总值达26万亿美元。北美,欧共体和日本16国的人口为8.7亿, 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58%,国民生产总值约18.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70.34%。占世界人口不到12%的西方七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占了 62.5%。

有数据显示,1820年,世界上最富国家与最穷国家人均收入之比是3∶1,1913年是11∶1,1950年是35∶1,1973年是44∶1,1992 年是72∶1,1997年大约是727∶1。

25、经济学上的缺憾(价值理论、成本核算)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理论也就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可以完全满足经济系统发展的一切需要的条件之上的。在威廉•配第提出“自然价格”之后,劳动价值论就逐步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学的基础,最后到马克思提出商品的三个必要条件,劳动价值论就在经济学的殿堂里占据了统治地位,也为全世界人们所广泛接收,并浸透到人们的潜意识之中。所以自从劳动价值论诞生之后,人们从理论上就接收了人类对大自然可以无尽地索取而不用顾及其他,因为在经济学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大自然的地位。在传统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核算体系也就当然地无视自然资源在社会财富生产过程中所作的贡献。这种理论和认识上的缺憾对人类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灾难,甚至比许多有形的灾难还要更可怕。

26、黑社会横行

美国《 外交政策 》杂志2003年2月号刊文指出:“美国大肆宣传反恐战争的新闻报道掩盖了其它五种全球性‘战争’,这五种战争是涉及毒品、军火、人口走私、黑钱和知识产权的‘战争’。大多数国家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府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与之作战,却均以失败而告终。”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提到的五种“战争”,全部内容都是关于全球黑社会的犯罪活动。全球黑社会进行的毒品交易,联合国估计每年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10%,每年造成300多万个家庭破碎,100万人死于吸毒;全球黑社会进行的军火走私活动,每年实际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全球有 5、3亿件轻型武器流落在民间或犯罪组织手中,每天造成1000多人丧生,其中 90% 以上是无辜的妇女和儿童;全球黑社会走私人口的犯罪,使每年1000 多万人口在全球范围内非法流动,其中有300多万妇女被迫从事色情服务,黑社会从中牟取高达2000多亿美元的暴利;全球黑社会洗黑钱的犯罪活动,每年更是高达5万多亿美元,全球最大的六个黑社会跨国犯罪团伙,在全世界建立了大约 3000 多个合法的金融机构专事泊白黑钱;全球黑社会盗窃知识产权犯罪活动,每年获取的暴利多达1万多亿美元。在大陆消失多年的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壮大和漫延。尽管中国政府采取多次专项行动和长期严打相结合的措施,仍然难以扼制其发展势头。重庆打黑可以说是露出了中国大陆黑社会的冰山一角。国际黑社会正在向国际化、网络化、高科技化、集团化、企业化、政治化、黑谍合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威胁到地方的经济社会的稳定,正在成为威胁国家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27、无约束的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是一把双刃剑,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同时又可以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火药发明后为人类改造自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它被用于战争后,又给人类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损失;农药诞生后为粮食的增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同时也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核能的利用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光明的前景,但同时也给人类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核冬天的阴云。尤其是当代分子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如果不加强使用上的约束,将有可能彻底改变或毁灭人类。就目前而言,已经有国家成功研究出了神经化学武器、病毒武器、基因武器、种族武器,一旦投入使用,毁灭的可能不只是敌人而是整个人类。当代生殖技术、克隆技术的发展,如果大规模地投入应用,有可能要颠覆人类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伦理观念和道德秩序。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新技术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将得到迅速增强,但同时人类毁灭自己的机会也同样在以几何级增长。

28、全球无政府状态

二战结束后,世界表面上看有一个联合国和WTO组织,但只是能起一些基本的协调作用,在关键的问题上是很难发挥作用的。比如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抛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北约组织利用前南联盟的人权问题发动科索沃战争,几场战争下来把整个中东地区搞成一片混乱。在人口问题上世界形势也是一片混乱,越是落后国家人口出生率越高,经济形式越落后生态环境越脆弱的地方的人口生育观念越落后,对生态的破坏也越大。

为了扼制全球气候变暖,全球192个国家的代表集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对策,从京都议定书到期哥本哈根大会这是人类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最大努力: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在长达十四天的时间里,利益集团之间在不停的讨价还价。气候的变暧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占到了总排放量的百分之八十。但他们要发展中国家来和他们一起承担气候变化的责任。这是金钱、责任的博弈。全球无政府状态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鉴定了一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后,十二月十九号下午拉上了透明度极低的幕布。会议终于结束了,世界公地悲剧在人们的眼前再一次上演。世界正处于一个极度动荡的时期。环境污染使气候变得越来越反复无常。几十年不遇的气候现象在今年频现。沙漠扩张,厄尔尼诺,南北极冰山消融,世界局部战乱没有丝毫收敛迹象。南北贫富差距鲜难缩小。百分之三十五的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单级世界和多极世界的争夺将永远无法停止。政治的动荡,导致了恐怖和暴力,战区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

29、网络危机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观察,互联网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政府管理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是同时,它也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和政府职能产生了相当的冲击,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人类的安全。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以地域性为存在前提的民族国家受到日益严重的削弱和冲击。①国家对个人行为控制的弱化:互联网协议的开放性和管理方式的非中心性、离散性决定了其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完全自由和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与控制的。在互联网面前,国家既没有控制的权利,也没有控制的实际能力。互联网的出现已经开启了人类信息和思想多元传递、平等交流的新纪元。虚拟社区超越了传统社区有形的地域界限,也超越了行政力量的微观控制。动摇了业已存在的社会控制模式和组织关系,并根据与以往的社会关系不相干的标准开辟了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全球性的社会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交往的主体脱离了原位,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公共空间。这些都导致国家对它的管理和控制十分困难。“网络移民”淡化了国家对个人的控制,逐步淡化了人们的城市观和国家差异感,削弱了国家通过行政力量、企业管理制度等方式对个人进行的控制。②为跨国犯罪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互联网在推进个人自由的同时,也为跨国违法和犯罪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A、随着计算机病毒被引入网络,它的传播范围变得更加广泛,速度更加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为巨大。2000 年2 月,计算机黑客先后狂袭美国雅虎网站、微软网站、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以及亚马逊等新兴电子商务网站。黑客向网络传输大量无用信息造成网络严重堵塞。 2000 年5 月4 日“爱虫”病毒席卷亚洲、欧洲、美国等地区,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00 亿美元。

B、互联网上的色情站点成千上万。据美国《时代》周刊发表的文章介绍,美国研究人员在18 个月的研究过程中在网上找到了917410 幅带有色情内容的照片、视频文件等。色情网站和网页几乎封不胜封。

C、网上诈骗,如非法传销、设立虚假拍卖骗局、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在互联网上也十分猖獗。2000 年全球范围内被骗金额约为16 亿美元。

此外,走私、洗钱、贩毒、恐怖主义、邪教组织等,更是积极利用互联网组织和进行犯罪活动。

政府对这些互联网遮掩下的网络犯罪的司法监控和执行都有很大的难度。据估计,网络犯罪的数量将在未来4 年中增加10倍。这无疑对国家现有的司法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③国家安全能力遭到削弱,人类安全多了一份危险在传统意义上,国家是惟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武力,并以此保卫自身安全的组织,然而,20世纪8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使战争形式变得多样化了。继传统战争形式之后,产生了信息网络战。它主要是通过投入病毒或黑客入侵等方式,如发布虚假信息、虚假命令,修改作战文件和数据,窃取军事情报,对敌人的通信网络、油气管道、电力网、交通管制系统、国家资金转移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互联网的广域传输和多节点使这种“武力”形式能够为国家以外的组织或个人所控制,因而改变了现实中国家的安全边界,“ 主权国家被赋予一道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同时又是难以捍卫的‘信息边疆’,这对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国家完全可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遭受了攻击。“系统是在长达数年的‘战场准备’过程中被渗透或损害的——敌人可以在你的软件或硬件中设置‘逻辑炸弹’,平时完全正常,到关键时刻用一个特殊指令启动,摧毁你的系统。”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网络时代对于国家安全和防卫能力的削弱。

网络危机不仅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控制力,也越来越成为人类安全的一个新的隐患:一旦由犯罪份子进入到大国核武库控制平台,人类的末日就近在眼前了!

30、环境荷尔蒙危机

《我们被偷走的未来》介绍::“1991年,丹麦科学家综合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61份研究报告发现,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比1940年下降了50%。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是环境荷尔蒙物质对人体激素的长期慢性干扰造成的。” 作为第三代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荷尔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新生化学物质层出不穷,迄今为止,约有1000万种化学物质,被人类使用的达8万多种,怀疑影响人类健康的约有200多种。证明是环境荷尔蒙的化合物有70多种,其中农药类44种,金属类3种,工业用原料类22种。

环境荷尔蒙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进入人体后会扰乱人体内分泌和自身激素作用,阻碍人体激素与靶器官靶细胞的结合并替代之,破坏人体的正常代谢。它像人体激素一样,只要有微量的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它们的破坏力表现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对胎儿的威胁上。由于胎儿受母体激素的影响极大,而孕母在环境中通过食物、空气等各种途径不断吸收环境荷尔蒙,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故胎儿就特别容易出现异常现象。一方面,胎儿容易产生畸形,另一方面使胎儿的性器官的发育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是:男性胎儿生殖器比一般胎儿小,睾丸将不能产生正常数量的精子,或精巢癌等生殖器官异常疾病。女性胎儿受影响后,容易出现子宫内膜症、阴道癌、卵巢癌、乳房癌等,根据国际上的调查研究,人类的精子数量已从1938年的平均每毫升精液1.13亿,到 50年后的1992年已下降到7500万个。根据这样一个减少的速度,人们惊呼,不出21世纪,全人类便会面临消亡的危险!还有其他性机能异常,如尿道畸形、阴阳人等也大为增加。环境荷尔蒙的第二大威胁是使人的神经机能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它使大脑的活动异常。大脑失去了正常的指挥管理能力,无法有次序、有意识地感觉外界,做出分析判断和发布行动指令,因而容易产生小儿多动症,智能低下、精神障碍、歇斯底里、冲动、情绪行为失控等,甚至犯罪。环境荷尔蒙的第三大威胁是使人体和动物的免疫机能异常,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大增高,如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和癌症,以及各种怪病增多,使人体的身体素质下降。

这三十种危机并不是孤立的作用于人类,而是相互加强地互为因果地对人类产生影响,正在形成一股人类难以抗拒的毁灭性的力量。写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这么多的危机和灾难,人类还能走多远呢?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百草园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6:12:05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