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糖丸”消灭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学家顾方舟辞世

qju 发表于 2019/01/04 22:55 修改于 2019/01/05 10:56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主题字词: 顾方舟 脊髓灰质炎疫苗 小儿麻痹症 糖丸减毒活疫苗

加跟贴 发新贴

“无奈之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决定拿自己的孩子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也把疫苗给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喂服了。。。”

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研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长、一级教授顾方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月2日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顾方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8日上午9时在北京协和医院举行。

顾方舟,浙江宁波人,病毒学家、教授。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5年于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副博士学位。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常委、北京科协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免疫学会名誉理事长。顾方舟研究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及控制42年,是我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1958年他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上世纪60年代初,他研制成功液体和糖丸两种活疫苗,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同时提出采用活疫苗技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建议及适合于我国地域条件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策略。

1944年,顾方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在这里,他遇到了严镜清先生。严镜清先生早年赴美留学,归国后是享有盛誉的公共卫生专家。一次,班里一个女生随严老师去河北,考察矿工的劳动卫生状况。回校后她嚎啕大哭,边哭边讲矿上的惨状:矿工毫无保障,穿着麻袋,鞋破露趾,夜枕砖头,日不见天,有时被包工头打得流血露骨头,病死了就扔到万人坑里。她边说边哭,周围同学也是闻之落泪。她不知道,她的这番话对一旁的顾方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要做一个公共卫生学家,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拥抱健康!

图1 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顾方舟

大学毕业后,顾方舟践行了自己求学时的理想,来到了大连卫生研究所,从事痢疾的研究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顾方舟被派往战场,治疗患了痢疾的战士。1951年,在战场后方的顾方舟被召回大连,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

顾方舟的导师是苏联著名的脑炎病毒专家列夫科维奇教授。1955年夏天,顾方舟以优异论文《日本脑炎的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取得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

1955年,江苏南通发生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脊髓灰质炎(“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大流行,共发现麻痹型患者1680例,466人死亡,病死率27.75%,引起全世界的震惊。

顾方舟回忆,当时在中国流行着一种“背包族”,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小儿麻痹症是无法治愈的,就背着幼小的孩子到城里来寻找名医。当时交通不方便,没有通车的地方,家长就背着孩子走,带足几天的口粮,憋着一股劲,从一个医院走到另一个医院。

当时有一个家长,打听到顾方舟在搞关于小儿麻痹症的研究,就背着孩子跑过来找他:“顾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参加国家建设呢。”顾方舟很难过地回答:“同志,抱歉,我们对这个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那个家长的眼神马上黯淡了下来,瘫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后来,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告诉顾方舟,那个家长一直呆坐在那里,很晚才慢慢走开。

图2 1959年,顾方舟(前排右一)在昆明与职工创建生物医学研究所,正在建设工地平整地基。

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顾方舟。

1957年,顾方舟调查了国内几个地区脊髓灰白质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从北京、上海、天津、青岛等十二处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成功定型,并发表了《上海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与定型》。这项研究,是我国首次用猴肾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出病毒,并用病原学和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了I型为主的脊髓灰质炎流行。以此为标志,顾方舟打响了攻克脊髓灰质炎的第一战。

1959年3月,卫生部决定派顾方舟等人到苏联考察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工艺。当时,美国和苏联均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死疫苗安全、低效、昂贵,活疫苗便宜、高效但安全性仍有疑问。美国已大规模推广死疫苗的接种。经过几周的研究,死疫苗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他失望地发现,美国Salk研究的死疫苗虽有效果,但控制脊髓灰质炎流行的效果不如人意,只能防止已经感染病毒的患者不发病,不能阻止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此外它的费用昂贵,需要注射三次,每次的注射费用高达五美元。顾方舟还发现,美国病毒学家Sabin还发明了活疫苗,但始终无法进行安全性试验。

顾方舟意识到,这是关于疫苗生产的技术路线的问题:若决定用死疫苗,虽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国内无力生产;若决定用活疫苗,成本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得回国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他判断,根据我国国情,只能走活疫苗路线。他立刻向国内写信汇报在苏联的考察情况,并加上了自己的判断:我国不能走死疫苗路线,要走活疫苗路线。

图3 1960年春,周恩来总理在去缅甸访问途中,路过昆明。在时任云南省长刘明辉、时任外交部长助理乔冠华陪同下,来到了疫苗生产基地。图为周恩来总理在顾方舟同志陪同下视察生物所。

1959年中苏关系彻底恶化,在苏联进修的顾方舟,凭借着个人关系要到了一些对研究疫苗意义重大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毒株,在同学帮助下辗转回国。

不久,卫生部采纳了顾方舟的建议。1959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在北京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协商,成立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顾方舟担任了组长,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

早在1958年,卫生部派顾方舟去苏联考察死疫苗的生产情况前,政府就考虑到了疫苗的生产问题,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站。1959年1月,将卫生部批准正在筹建的猿猴实验站改名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此作为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生产基地。

1960年,顾方舟在云南昆明猿猴基地成功研制出首批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刚刚研制出的疫苗样本,虽经动物试验确定其安全有效,还必须在人体测定其安全性才能推广。几个科学家,顾方舟和同事们决定以身试药,把疫苗服用了下去,经过观察期以后一切正常。但是仅仅有成人的例子是不够的,必须在儿童的身上再次对安全性进行确定。疫苗虽然经过减毒,但还是活的病毒,在陌生孩子身上做这样的试验,科研人员们是绝对不忍心的。无奈之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决定拿自己的孩子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顾方舟也把疫苗给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喂服了。这个后果谁都很清楚,如果病毒疫苗不安全,导致病毒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用一种看似残酷的执着,表达着对国家、对人民、对科学的爱。这是科学史上值得记载的壮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辉煌史诗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4 1986年11月,顾方舟(右三)访问列宁格勒全苏外科研究院,并向主人介绍代表团中国专家。

疫苗刚刚研制成功的时候是液体制剂,要用试管滴在馒头上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常常很排斥,在运输和滴取的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浪费。怎样才能制造出方便运输、又让小孩爱吃的疫苗呢?一天,顾方舟突然在同事孩子吃糖上受到启发,决定把疫苗做成甜甜的糖,这一想法后来被证明是一个重大突破。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测试,顾方舟等人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并通过了科学的检验。很快,闻名于世的脊髓灰质炎糖丸减毒活疫苗问世了。

除了好吃外,糖丸疫苗也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长了保存期——常温下能存放多日,在家用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大大方便了推广。为了让偏远地区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顾方舟还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运输:将冷冻的糖丸放在保温瓶中!

这些发明,让糖丸疫苗迅速扑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疫苗,从此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病例数继续呈波浪形下降。“脊髓灰质炎”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年9月在湖北襄阳县发生最后一例患者后,没有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当时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人文历史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Sat Jan 5 10:56:17 2019.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