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一《汉宋(乌拉尔语系语言)语系绪论》

冯蒸 发表于 2009/11/28 12:21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本文对高晶一先生所著的《汉宋(乌拉尔语系语言)语系绪论》作一简评。原书用英文撰写,名为Gao Jing Yi(高晶一):Comparison of Swadesh 100 words in Finnic, Hungarian, Sinic and Tibetan: Introduction to Finno-Sinic languages(《汉宋语系绪论》),塔林 2005:爱沙尼亚语基金会,128页。作者高晶一是一位年轻学人,1982年生于沈阳,现在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学习芬兰—乌戈尔语言学专业。

  此书主要以SWADESH-100词表为固定比较范围,比较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匈牙利语、汉语及藏语的基础词汇,得出汉语基础词汇与乌拉尔语系语言特别是“西海宋语族”(作者依据当地名称及语言事实推荐使用的新译名,国内通常译作“波罗的芬兰语支”,包括爱沙尼亚语和芬兰语)基础词汇高度相似的结论,从而提出有关汉语与乌拉尔语系语言同源的“汉宋语系(Finno-Sinic)”假说。

  此书首先向乌拉尔学界简单介绍了中国传统小学包括《说文》、《广韵》、《韵镜》等基础著作的历史,而后客观回顾了诸多有关西海宋语或汉语的亲属语言关联假说,包括一些相对沉寂的假说,如“乌拉尔达罗毗荼”、“汉印欧”等。

  在方法论介绍环节,作者介绍了以高本汉为先导的中古汉语拟音系统,但为搁置细节争议,应用了客观而宽松的中古汉语转写系统:等第标为数字;同韵摄标为相同元音字母。作者承认其转写系统所体现的中古汉语年代较晚,仅此折衷用于与乌拉尔语言的初步比较。为引导乌拉尔学界客观地了解中古汉语,作者此举有其新意。

  作者强调中古汉语是一种实证历时方言,并非所有现代汉语方言的始祖语,表示更好的词汇比较可建立于更多方言间。在目前没有公认原始汉语构拟系统完成的情况下,作者此言体现其严谨态度。作者虽未引用某一家的上古汉语构拟,但在比较及构拟原始汉宋语时考虑到声符谐声、复拟韵尾等上古汉语构拟因素,并不仅仅着眼于中古汉语语音。

  作者根据有关语言比较的积极结果给出原始汉宋语的构拟规则:趋同于乌拉尔语系体系,所有原始汉宋语词根为双音节,汉语韵尾后还有“韵缀”, 即非重读元音。有关语言在历史发展中会脱掉韵缀,从双音节语音发展成为单音节语言。西海宋语方面,以爱沙尼亚语为代表的南部方言已在脱韵缀,以芬兰语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已开始脱韵缀;汉语方面,除北部方言土话底层词根还有带韵缀的以外,都已脱掉韵缀。

  此书词汇比较从爱、芬、匈、汉、藏五种实证语言出发,参考引用中外双方的先前词源比较研究,乌拉尔方面主要参考乌拉尔语系权威词源词典UEW{1},汉藏方面主要参考金理新(2001)的有关汉语与藏语缅语核心词比较论文。

  此书同时以西方历史比较法和中国传统的比较方言正字法分析词源异同。不同语种就不同词条的用词依据其词源逐一用相应同根关系词的汉字指示。因此,在其词汇比较表中,不同语种所用词源分合情况可通过辨识汉字一目了然。例如,对SWADESH第30词条(血液),此书比较结果认为爱、芬、匈、汉四语种所用词源都是“血”,而藏语所用词源是“赫”。再如,汉语对SWADESH第36词条(羽毛)所用词源是“羽”,而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对 SWADESH第37词条(头发)所用词源是“羽”。作者此法发挥了传统汉字同时记录词源及语音的优势。作者向西方表示,汉字字源指示就相当于西方的构拟词形指示。

  此书在统计词汇比较结果数据时,区分了“精确通源率(Exact Ratio)”和“拓展通源率(Extended Ratio)”两种概念。只有当甲语种与乙语种对某一词条首要用词的词源相同时,才计作其间精确通源率。当甲语种对某一词条所用词源与乙语种不同,而其词源作为同义词、近义词或其他关联词存在于乙语种时,仅计作其间拓展通源率。

  根据此书比较结果,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的精确通源率达80%,爱沙尼亚语或芬兰语与匈牙利语的精确通源率均达30%,汉语与爱沙尼亚语或芬兰语的精确通源率均达40%,汉语与藏语的精确通源率达30%,汉语与匈牙利语的精确通源率达20%。至于非汉语种与汉语的拓展通源率,也就是非汉语种所用词源可用汉字指示的比率,爱沙尼亚语或芬兰语已近90%,藏语达60%,匈牙利语近40%。作者表示,对匈牙利语掌握更好的中国语言学者有望提升匈牙利语与汉语的拓展通源率。

  此书得出的比较缜密的汉宋关系词有以下30例(角标括号内为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匈牙利的语实证索引词形,其后为UEW的构拟词形):一 (üks/yksi/egy) *ikte、女(nai-/nai-/n?觟) *naje、家(koda/kota/h?觃z) *kota、鯤(kala/kala/hal) *kala、禽(lind/lintu) *linta、狗(koer/koira)

  *koje-ra、木(puu/puu/fa) *puwe、脚(jalg/jalka/gy?觟kér) *jalka、

  殼(koor/kuori/kéreg) *kore、血(veri/veri/vér) *wire、髏(luu/luu) *luwe、羽(juuksed/hiukset)、睛(silm/silm?覿/szem) *silm?覿、嘴(suu/suu/sz?觃j) *suwe、舌(keel/FI:kieli) *kele、心(süda/syd?覿n/szív) *siδ?覿、

  食(s?觟?觟-/sy?觟-) *seγe-、哺(pure-/pure-) *pure-、知(teada-/FI:tiet?覿-)、殺(s?觛da/sota) *sota、生(sündI-/synty-) *sente-、去(k?覿i-/k?覿y-~k?覿vele-) *k?覿we-、曰(ütle-/FI:jutele-) *jukta-、水(vesi/vesi/víz) *wete、固(kivi/kivi/k?觟) *kiwe、地(tee/tie) *teje、峰(m?覿gi/m?覿ki) *m?覿ke、白(valge/valkea) *walkз、黑(must/musta) *musta、

  炎(l?覿mbe/l?覿mmin) *l?覿mpз。

  在此书中,作者还引用并归纳了分子人类学的父系研究科学结果,佐证其语言同源假说:多数乌拉尔人口属N型父系,多数汉族人口属O型父系,二者在分子人类学的父系谱系上最为接近。父系研究科学结果也支持各传统主流语系假说:R型父系人口基本说印欧语系语言,L型父系人口基本说达罗毗荼语系语言。本具有同等内部距离的N-O型父系人口因缺少汉宋语系认识,才被人为地界定为世界上最后分化出的两个大型。可以说N-O型父系基本说汉宋语系语言。

  此书是中外首部有关汉语与乌拉尔语言词源比较的论著,汉宋语系假说是为首个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并推动的有着准确目标的语系假说,值得我们鼓励。

  此书成书出版后,作者立即投入相关中文书稿的工作中。有关语言的比较结果得以进一步完善,因此作者越发希望涵盖前书内容并已完善细节改正错误的新书尽快刊行。

  其新书稿名为《汉语与北欧语言:汉语与乌拉尔语言及印欧语言同源探究》,除乌拉尔语言外,还以一半篇幅详细探究了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特别是日耳曼语族语言的可能联系。

  新书稿分上下两篇。上篇第一章客观回顾了诸多有关汉语的亲属语言关联假说,其间重点介绍了作者已投身多年的汉欧路线和汉宋路线,另还就汉北路线的汉语叶尼塞语言比较给出了一些国内学者一般很难拿到的一线比较结果。

  第二章介绍方法论。作者融合西方历史比较法与中国传统比较方言正字法为“历史比较正辞法”(这是原书作者用的术语),即在词义语音比较基础上,用正辞汉字指示词源分析语言。一旦完成正辞,也就完成了同根关系词的择对。至于正辞(关系词)究竟是同源词还是借入词问题暂时搁置不顾。因此,作者也对外语中已明确的借入词正辞。可以说作者所做实是历史语言学及词源学中最为辛苦的一线词源整理工作。

  第三章介绍有关外语的基本情况,用统一格式对芬兰语、爱沙尼亚语、丹麦语、瑞典语四种北欧主要语言进行了详细的语言描写,其间一贯应用历史比较正辞法,根据实用外语中的各个词素的词源逐一用正辞汉字汉字词源分析语言。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西海宋语族的各个语种、乌拉尔语系的各个语族、日耳曼语族的各个语种以及印欧语系分支情况。

  第四章是承袭前书的SWADESH-100词汇比较表。作者依近两年来的最新比较进展修正了前表中的一些词源的正辞(择对)错误。前表中匈牙利、中古音、现汉音、藏语四列内容被丹麦语、瑞典语、英语、德语四列替下。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两系语言的分野。例如对SWADESH第42词条(嘴巴),爱沙尼亚语、芬兰语所用词源都是“嘴”,丹麦语、瑞典语、英语、德语所用词源都是“吻”。再如对SWADESH第90词条(白色),爱沙尼亚语、芬兰语所用词源都是“白”,丹麦语、瑞典语、英语、德语所用词源都是“潔”。

  第五章归纳支持其有关假说的周边学科线索,分历史学、文字学和分子人类学三小节。

  第六章论证“汉语的三大来源”并提出“三大来源”在更古时仍同源的假说,呼应分子人类学有关全人类同源学说,也呼应了中国国内近年兴起的汉语混合来源学说。但其假说中“三大来源”所指族系会出乎大家的意料。作者随即呼吁对其他族系展开对等分析。

  下篇是新书稿的精髓所在。第七章为“上古汉语与外方语言韵尾对应表”,根据上古汉语的韵部,逐部介绍汉外关系词韵尾的对应规律。作者根据有关外语的音系特征,将流音一律视为中缀,所得规律异常整齐。作者根据实际比较情况,参考前人构拟结果,对上古韵尾构拟提出了若干自己的见解:如认为冬部韵尾为-m、耕真二部韵尾同为-nt、支脂二部韵尾同为-j。这些见解虽未必能视为是定论,但均很给人以启发,值得注意。

  第八章“历史比较正辞集(汉外关系词集)”为新书稿重中之重,收词条逾1200条,其中已见汉外关系词逾1000条。根据声符分组,依据声符现汉音序为序排列。每一词条都有中古汉语音韵地位、作者自己的韵部拟音以及著名音韵学家郑张尚芳教授的上古拟音作为参考基准音。在外方关系词方面,逐条收录诸多外语种的已见关系词实证词形以及乌拉尔、印欧两侧的构拟词形。其对诸多外语种实证词形的完整同步收录,大可方便此书通达各有关语种人口。在达成以上基准音与外方语言对应基础上,作者在每一词条末试拟了“太古汉语”,此间进一步阐述了其双音节构拟原则。比较间还已体现外方流音中缀(l、r)与上古汉语构拟复辅音中流音成分的对应规律,外方擦音缀(s、h)与上古汉语构拟韵尾类别(中古发展为声调)成分的对应规律。多数词条可构成深层对应,即同族字同步在外方语言相谐,总体成果相当可观。

  书后参考文献可读性强,以时间为序整齐收录了从公元121年到公元2005年间的有关本书的中外文献,相信其中很多外国文献都是首次出现在中文专著中。为方便中国读者,所有外文献条目后用中文简单加注了文献领域。

  书后语言工具表含有关外语现代音位表、英汉对照的现行印欧语系语言谱系表、乌拉尔语系语言谱系表、中古汉语(1161年)音韵记录转写谱、中古汉语(1008年)声纽六家拟音对照表、上古汉语韵部五家拟音对照表,都非常实用。

  此书稿已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现正处于编排中,计划将于2008年3月刊行。

  作者两书所用方法、所得结论一脉相承,比较英文前书的简单开拓,中文后书的深入挖掘更显成熟有力。成功比较有关语言的很多关键方法基于中国传统小学,离不开汉语音韵学在近些年来的积极进展,这是我们中国学者在汉宋语系假说提出、推广及进一步研究之中的优势,因此我们相信“汉宋语系”是一条不同于所有先前涉汉语系假说的前景广阔的新路。

  

  注释

   {1}UEW一书的作者和书名全称是K?觃roly Rédei1986—1991:Uralisches Etymologisches W?觟rterbuch.Budapest:Akadémiai Kiadó.可译为《乌拉尔语系词源词典》,该书共收词条1874条构拟词。是该语系词源构拟的权威著作。

  根据本书而做的另一重要专著是:Marianne Sz.Bakró-Nagy:《原始音位配列学》(Photo-Phonotactics:Phonotac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PU and PFU Consonant System.[On the Basis of the Uralisches Etymologisches W?觟rterbuch]Harrassowitz Verlag,Wiesbaden.1992,186pp.)亦值得参考。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人文历史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39:17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