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灭绝的史前欧洲人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11/07 06:02 一品 人文历史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2008年4月,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麦卡锡以5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化石为模版,构建发声器官模型,用电脑合成器模拟出他们发元音“e”的声音。

10月,《国家地理》发表了艺术家肯尼斯兄弟复原的尼安德特人模型:一个红色皮肤、亚麻色头发、身材粗壮的女人。

而同年12月,一项更重要的数据面世——德国马普学会人类进化学研究所、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共同发起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计划”即将结束,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

前两项工作,让人们直接感受到尼安德特人的音容笑貌,而最后一项,虽然那密密麻麻的数据没法给人任何直观的感受,但它却是让人回看尼安德特人历史的最犀利武器。就这样,20万年前出现在欧洲,4万年前消失,然后在150多年前被重新发现的,著名的尼安德特人,从昏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重新站到人们的眼前。

错误的祖先

1856年8月,在德国杜塞多尔夫城附近一个山洞中,尼安德特人被发现——这个名字意为“新人谷中的新人”,有些讽刺的是,这些化石实际比现在欧洲大陆所有人的老祖先都古老的多,他们是与欧洲人血缘最近的史前人。

过尼安德特人被发现之初,人们并不知道这一点。1856年进化论还没有被提出,自然没有人想到,这些化石与人类起源的关系,1871年,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发表,人们大惊失色,进而半信半疑地开始思考,十几年前出土的那些既像人,又像猿猴的化石,是否和“人是从猴子变来的”有什么关系。

随着尼安德特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也在逐步取得进展,人类学家对尼安德特人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前额低而倾斜,眉峰骨向前突出很多,在眼眶上形成整片的眉脊,看起来更像大猩猩、而不是人类,身材矮小,一般只有165厘米,却非常结实、胸肌惊人、四肢短粗,这大概是当时严酷的气候,以及捕获大型猎物所要求的。他们属于早期晚期智人,其化石发现时间横跨距今20万年左右到距今约4万年一段时间段,可见他们曾经主宰欧亚大陆近20万年,同时足迹遍布各处——以色列、意大利、英国、法国、俄罗斯、甚至蒙古。

这些尼安德特人已经会使用石器,只是还非常简陋,仅是一些石片、石刀等,他们还会照顾生病的族人并且埋葬尸体,这些线索使得他们多了一丝“人”味。逐渐,随着进化论被欧洲大多数人接受了,尼安德特人也被当作欧洲人的祖先。

自此,尼安德特人便成为一个吸引公众兴趣的话题,就好像恐龙一样,4万年后,尼安德特人的化石便不再出现,他们如恐龙般突然之间销声匿迹,对他们为何消失的各种猜测一直不断。有的时候,他们因为外表与人类的差距,被看作陈旧过时的化身,因智力不足以应付环境的变迁而导致灭亡。

事实上,在尼安德特人被广泛认为是欧洲人祖先之时,矛盾就隐约的存在着——就在尼安德特人被发现后12年,1868年,在法国西北部出土了另一种古人类化石,这些人体形细长,头盖骨较高、圆、四肢较长、身高约有180厘米,考古学家认为,这说明他们来自一个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他们被称为克鲁马农人。

这些人和尼安德特人外貌明显不同,他们更像现代的欧洲人,而从文化上,他们也更加先进,他们使用的工具更加精细,有磨制石器,同时他们还是艺术家,在洞穴墙壁上留下了很多岩壁画。根据放射性碳元素检测,这些克鲁马农人兴起于4万年到3.5万年前。然而尼安德特人也正是在这些人出现之后,仿佛退出了历史舞台。

克鲁马农人是谁,和尼安德特人又是什么关系?由于考古学上的线索如同四散的线头,一时没有能够收拢,所以开始的很多想法,都只是猜测——也许他们曾和尼安德特人共存在这片大陆,后来则代替了尼安德特人。

20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开始用于人类学研究,科学家通过DNA的遗传谱系的差异来判断不同人群的亲缘关系及来源,根据研究,现在地球上的所有晚期智人都起源于非洲,然后扩散到世界各地,而走往欧洲这一脉取代了当时欧洲的原始人,现在欧洲人普遍拥有的一个名为M173的Y染色体变异来自于 3万年前,这意味着大多数欧洲人的祖先在3万年来到西欧,这个时间与克鲁马农人出现的时间一致。这一研究确定,尼安德特人并非欧洲人的祖先,克鲁马农人才是。

其实,3万年前并不是这些“非洲人”第一次来欧洲,分子人类学家还发现,大约在10万年以前,晚期智人类的祖先就尝试通过中东进入欧洲,当时人类祖先与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相差无几,在体力上却没有尼安德特人强壮,因此大约8万年左右,晚期智人中可能非洲,或者绝种,尼安德特人在欧洲独领风骚长达数千年。但是当而4.5万年,晚期智人再次出现在中东时,尼安德特人这时却要退让了。

种族屠杀还是和平相处

韦尔斯(H. G. Wells)1921年写作的《可怕的人》(Grisly Folk)中描述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也就是克鲁马农人的初次遭遇——晚期智人昂首挺胸,在智慧方面显得已经可以和19世纪开拓殖民地的欧洲人平起平坐;尼安德特人则丑陋、强壮、笨拙,还无法脱离猿的影子。落后而凶恶的尼安德特人抢走一个晚期智人儿童,引起了两族的争斗。这个故事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韦尔斯说“对于尼安德特人来说,这是战火连绵的开端,最后只能以消灭终结。这些可怕的族类逐一被包围和杀死,直至一个不存。”

晚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共存的近万年间,发生了些什么,晚期智人对尼安德特人进行了种族灭绝的屠杀吗?

晚期智人的骸骨常有打斗痕迹,说明这个族群可能没有那么和平,肯定有暴力行为,他们和尼安德特人共存时,冲突在所难免。但是肯定不会如同后来的殖民行动那样,大批迁徙,面对面冲突,更多的可能是,随着晚期智人的侵入,尼安德特人逐渐缩到更加崎岖的地方。

尼安德特人占据西欧的时期,人数也未超过1万5000人。当时气候减冷,如同今天的北斯堪地那维亚,严寒使得食物难以获得,尼安德特人生存艰难,也难有精力爆发冲突。大部分尼安德特人可能只在交界处远远看见晚期智人,也有可能他们相互驱逐。

因此人们想象的大规模战斗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更多的是随着克鲁马农人从非洲迁徙到这片大陆,进入中东,尼安德特人不断向西迁徙,生存区域缩小在伊比利半岛、中欧某些独立小区域和地中海南方沿岸,克鲁马农人占据了曾经尼安德特人的地盘,3万年的时候,尼安德特人已经被迫生存在西班牙的拉法热亚这种偏僻贫瘠之地,又过了5千年,尼安德特人逐渐消失,这可能是各自出现的——以色列、意大利、英国、法国的尼安德特人,并不在同一时期消失。

但不管如此,尼安德特人粗壮的身影佝偻着,渐行渐远,没入了黑暗之中。而克鲁马农人则欣欣向荣的发展,他们围猎,采集,人数越来越多,逐渐农田出现、蓄养家畜也开始了,几万年如一瞬,欧洲大地已经被克鲁马农人改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他们的后代有智力及精力来研究消失的尼安德特人的故事。

腿骨的证词

尽管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但是两族共同生存在一片大陆的时候,尼安德特人和克鲁马农人和尼安德特人是否有过杂交?这是人类学家关于尼安德特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某些古人类学家相信在一些晚期智人的骨骼化石上,仍然保留着早期人类的某些特征;比如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的古人类学家艾里克•特林考斯,他认为某些化石证据可以看出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的混合,比如葡萄牙拉加维尔荷遗址发现,有2万4500年历史的幼童骸骨,以及一块罗马尼亚穆耶里洞穴出土的3万 2000年之久的颅骨。

但仅从骨骼的外表来进行推测毕竟是不可靠的,最好的证明方法是对照二者的DNA——如同亲子验证一般准确无误。不过要作到这一点,必须先获得尼安德特人的DNA,但我们明显无法坐上时空机找一名尼安德特人抽血。幸运的是生物死亡后,DNA并不马上成为尘土,骨骼化石中的DNA可以保存上万年。

但当时要从尼安德特人的骨头上取一截下来获取DNA,就好像要求切割名画《蒙娜丽莎》,因为化石都小心翼翼的保存在博物馆。不过1996年,德国的考古学家施密兹和遗传学者史旺特•帕博终于成功游说博物馆同意他们割下小块骨头进行研究,一名骨骼处理人员小心翼翼从尼安德特人的右臂锯下重量只有1/8 盎司的一小块骨头。

帕博将其交给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克灵斯,后者曾经花费三年时间在木乃伊身上找DNA,没有成功,这次他试图在3.5万年的尼安德特人骨上提取 DNA,希望看起来更加渺茫。但克灵斯从化石里成功得到了327基对的线粒体DNA顺序,这一顺序和晚期智人很不同,比如线粒体序列16233号位置上,大部分人应该是胞嘧啶,样本却是胸腺嘧啶,16254号位置不是鸟嘌呤,而是腺嘌呤,但可以看出它来自一个50万年前和晚期智人拥有共同祖先的原始人。

通过这份DNA读出的数据,说明尼安德特与晚期智人在DNA上的差距至少隔了50万年,这和化石记录完全吻合。而他们后来相遇时有杂交,也会十分稀有,以致在晚期智人的细胞中,很难找到尼安德特人的DNA痕迹。

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也许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间有生殖壁垒,晚期智人的精子细胞和尼安德特人的卵子细胞结合时,染色体无法成列,也许卵子表面的化学信号不许对方的精子穿透细胞壁。不过比晚期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分隔更久的物种都可以杂交,赤道有两种黑猩猩——黑猩猩和侏儒黑猩猩,他们遗传上的差距达到两万年,却仍然可以交配产生后代。另一可能是,尼安德特和晚期智人的混血儿可能因为外貌奇怪而遭到排斥,因而他们的基因无法进入基因库。

但仅从327基对的线粒体DNA并不能完全说明尼安德特和晚期智人没有基因交流。因此帕博领导的科研小组继续努力,希望绘出尼安德特人整个基因组的草图。在2008年8月8日出版的《细胞》(Cell)上,他们公布了一个尼安德特个体的完整线粒体DNA基因组序列,从这份基因组序列中,仍然没有发现现在欧洲人和尼安德特人有任何基因上的联系。

谜底

为什么尼安德特人消失,而晚期智人却留存了下来?很多考古学家将其归因于4万年前欧洲的一场技术“大跃进”,当时晚期智人会制造石头与骨头的工具组,身体装饰品,而尼安德特人的石器工业仍然粗糙落后,《欧洲末次冰川期的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对6万5千年至2万年前期间的气候、环境、考古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作者范-安德尔认为,尼安德特人的衰败并非天气的原因,而是由于赖以生存的、温顺的成群野牛和庞大麋鹿等草食动物的减少,而且为数不多的野兽不断迁徙,从而必须奋力追赶才能捕获猎物。这样,现代工具的掌握者在猎食和生活上更有优势。

但是,1979年,在法国西南部的圣塞赛尔发现了一具尼安德特人的骸骨,环绕在他周围的是一组先进得让人不可思议的工具,1996年,德国莱比锡马普研究所的尚-雅克•胡柏和英国伦敦大学的弗雷德•斯布尔,在法国亚西苏居尔附近一个洞穴中,发现了随尼安德特人头骨一起出土的装饰品,包括有孔的动物牙齿,这种属于“晚期智人”时代的装饰品,本不该出现在尼安德特人的“家中”,某些科学家将这一情况描述为“不合理的巧合”,尼安德特人被代替前的回光返照。不过这其实说明,代替有着更加复杂的原因。

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的生活方式的差距,可能是重要的一环——这是考古学家所谓的文化缓冲。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玛丽•史坦纳和史蒂芬•昆恩认为,晚期智人就是带着一种“文化缓冲物”离开非洲的,这种缓冲物指更群体间的分工合作,更有效的狩猎采集方式等。

尼安德特人在猎食中从来没有进行过分工,并且食物几乎完全依靠捕猎大型动物,没有使用研磨石和其他工具处理植物类食材的证据,这标志着蔬菜对于尼安德特人只是次要食物。由于天气寒冷,对热量的大量需求,可能使得尼安德特人妇女和孩童也参加狩猎——根据是尼安德特人上肢和颅骨中有许多骨折痕迹,在狩猎中尼安德特人妇女则被迫变得强壮而坚韧,但肯定还不够,不少妇女儿童将会在严酷的环境中丧命。

而晚期智人呢,在男人追逐大型动物的时候,女人和小孩采集小型猎物和植物类食物,晚期智人“食物多样化,每人从事不同工作”的分工使得他们有一个风险分担方案,对于妇女和儿童不必参与危险的狩猎,降低了死亡率,整个族群繁衍生息的能力也便更大。

由于迁徙而来的晚期智人在食物获取上的高效率,尼安德特人能够得到的食物资源也越来越少,生活区域也是,他们被迫向偏僻贫瘠之地迁徙,根据人类学家伊斯拉•舒伯特的推算,如果出生率下降1%或者死亡率增加1%,1千年后,尼安德特人就会灭绝。这样看来,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不可避免。

还有一些考古学家则主张因为晚期智人掌握了语言,这种文化的优势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衰亡。晚期智人第七染色体上,有个FOXP2基因,这是一个控制语言发展的基因。然而马普学会的佩柏发现,尼安德特人也有晚期智人所有的FOXP2基因的另一种版本,因此尼安德特人很可能也有语言能力,但它是高度发展,还是低级的咿咿呀呀,却无法证实。不过根据美国布朗大学语言学家莫利普•利伯曼提出的解剖学的证据,尼安德特人的发声系统与黑猩猩一样,是一种单道共鸣系统,这种系统的发音能力很差,不能正确和清晰地发出元音。

尾声

到目前为止,在尼安德特人与欧洲人祖先间,科学家并未发现DNA转移的遗传标记,但利用古人类化石提取的线粒体DNA的基因学证据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晚期智人没有发生过通婚,但这一结论并不是决定性的。一直在进行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序列测试的帕博说:“我们的确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但目前还不能排除尼安德特人与晚期智人类祖先有过交配行为的可能性。”因为现在测定的仅是在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来自细胞核“核细胞”DNA还下落不明。

此外,如果晚期智人与尼安德特人“通婚”的比例很小,晚期智人中的尼安德特基因会随着遗传漂变而逐渐丧失。而且目前可供分析的古人类化石的数目是如此之少,从前的研究只能排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贡献超过25%的情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人类学教授蒂姆•韦弗(Tim Weaver)说:“现在仍然没有办法完全确信,尼安德特人和晚期智人的祖先完全没有过杂交,因为总有可能有极小的部分,因为极小部分的基因可能的因为遗传漂变而消失,但是从化石和DNA的证据来看,即使如果发生过,也是几率非常之小的。”

从进化论、人类的由来、到尼安德特人、再到人类起源非洲说,现代科学一直在改变着我们对于自己关于过去的认识,尼安德特人的研究如同欧洲人类学界的圣杯,尼安德特人在漫长的过去,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和现代欧洲人的祖先有说明关系,仍待发现。圣杯仍然摆放在高高的祭台上,等待夺取。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人文历史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39:17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