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输入会让汉字消亡吗

redflower 发表于 2005/10/20 11:54 一品 养儿育女 (www.ywpw.com)

加跟贴 发新贴

拼音输入会让汉字消亡吗

  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言论引来反驳———

  10月11日,著名发明家、五笔字型发明人、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王码公司总裁王永民和《暸望》周刊编委杨桃源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拼音输入法”离开了对汉字造字元素的直接思考和运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必将因此而形神俱灭。

  一位网友在北大未名论坛转贴此文后,旋即成为十大热门话题之首。拼音派与拼形派(主要是五笔字型的使用者)在网上口诛笔伐,论战十分激烈。有业内人士猜测,在拼音输入法和拼形输入法竞争陷入胶着状态之际,王永民此论别有深意。

  “得音忘形”使越来越多有文化的人提笔忘字

  王码公司陈女士告诉记者,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内容仅是两人文章的删节版。完整的文章已经刊发在公司内部刊物《王码通讯》上。在王码公司主页的免费开放区里,记者看到了这篇题为《拼音输入:汉字文化的掘墓机》的文章。

  文章开篇写道:“北京一家科研机关,近日公布了北京一家都市报近2年来刊出的所有《错误与更正》分类统计表。在对这些错误进行量化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用‘拼音输入’的错误率是‘字形输入’的9倍!”并认定:“这个统计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拼音输入’对我国出版物的文本质量所造成的危害情况。”

  文章引用了一项调查披露的数据,“在我国长期使用‘拼音输入’的人士中,时而‘提笔忘字’者,超过了95%!”分析说:“这是因为许多人习惯于在电脑、手机上‘打拼音’,打来‘拼’去,实际上是天天用拼音‘代替’汉字!习惯下来,‘得音忘形’,居然使越来越多很有文化的人‘提笔忘字’了!”

  文章进一步论证认为,“造成这一严重危机的根源,就是把‘拼音字母’当成了思维和书写的载体,而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却蜕变成了思维和书写的客体,汉字因此而蜕变成了汉语的‘第二层衣服’,亦即成了‘拼音字母’的衣服。”

  文章强调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为了汉字文化不至于‘和平演变’,我们必须大讲特讲‘拼音输入’危及汉字生命的严重性,必须大力强调和重点推广以科学实用、符合规范的依照‘字形’和‘笔画’编码的汉字输入法,将‘拼音输入’逐步淡而化之,至少不能愈演愈烈!”

  拼音输入对思维阻隔显而易见

  由于王永民先生人在外地,记者没能和他直接取得联系。此文第二作者《暸望》周刊编委杨桃源先生介绍了写作的初衷。

  杨桃源告诉记者,这篇文章是他和王永民先生共同完成的,缘起是王永民偶然发现,河南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副市长,得了“汉字失写症”,有时一些简单的字也要查字典才能下笔。后来发现,自己是十二年前开始在电脑上使用拼音输入汉字。这位副市长说,他面临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引发了王永民的思考。

  “我自己也有这种经验,每期要看几万字的稿子,分析字词的差错问题,追溯到拼音输入的要比五笔的要多得多。”

  杨桃源认为,“用形码输入对汉字元素是一种直接应用,形码输入的是形,对于汉字输入的处理是偏旁字根。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输入的是汉字。而拼音输入首先要把汉字转译成拼音,打出来之后再转变成汉字,然后来判断对错,对思维阻隔是显而易见的。”

  “汉字本身固有的文化信息的内核在它的形里面,比如造字的六书。我们的音和字的联系并不那么紧,拼音只是辅助注音的工具。所谓汉字的灭亡,在于不把汉字背后传达的意思表现出来,不能和教化和日常联系在一起,只作为一种读音,汉字在某种意义上就会消失。”

  要说提笔忘字,更多是早期教育底子没打好

  然而,对于这种观点,一些专家却表示不敢苟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韩布新博士表示,王杨的看法“不能说完全无道理,也不能说全有道理”,这种观点的出现和“对汉字输入的心理过程并不是太了解”有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的思维是依靠语言的方式,大脑内部语言是用音的方式,拼音输入和人的思维是最一致的。人都喜欢用拼音,因为它不阻碍思维。”

  据了解,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练习的曲线图,它开始时斜率比较高,表明随着练习的增加准确率不断提高,练得越多越熟练。不过到一定程度就出现高原现象,再怎么练习都无法提高。

  所以,“对字的记忆关键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当时主要是手工书写,所以大脑里的词汇都已经十分固定了。要说提笔忘字,更多是早期教育底子不行,和输入法的关系不大。”

  心理学有研究证明,在大脑中提取音最快、形次之、义最难,这就是“加工深度”说。“词汇在大脑里存储有很多种方式,汉字也有音、形、义。但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可以看出用音输入工作速度会很快的,负荷会小得多。拼形要先拆开,通过大字拼起来,才能从字库中调出来。”

  最终谁会成为主流,只有广大用户说了算

  语言学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专家表示,这次关于拼音输入法利弊的激烈争论,与拼音输入使用群体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有关。

  目前,除了专业录入员,现在不同行业的人都在用拼音输入汉字。从前拼音输入时,同音字词较多,选择麻烦,输入速度较慢,现在由于联想输入、整句输入等技术的出现,这些问题早已迎刃而解。

  该专家指出,拼音输入法不可能导致人们运用汉字能力的消失。无论拼音还是拼形都只是一个输入方法,输入后任务就完成了,拼音输入对汉字运用能力没有消极影响。

  与王永民、杨桃源的观点截然相反,他认为,拼形输入对汉字运用有消极影响。“某些拼形输入法为了输入方便,有时会将字拆得乱七八糟,和语文教学拆字规则是完全相反的。比如‘兵’,语文教学拆成‘丘’‘八’,而某些输入法再将丘拆成‘人’‘工’,这种拆法有破坏汉字结构的作用。”

  对于 “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的观点,该专家也持不同看法,“这样说是错的,汉字历史一般认为三千多年,即使向上追溯也只有溯六千多年,而中华文化的历史要长于汉字的历史。有了汉字,对推行中华文化十分重要,但是话不能反过来说。况且,音码并不否定汉字的重要,音码如果认为汉字不重要,为何还要输入汉字呢?用汉字重要来攻击音码属于无的放矢。”

  该专家强调,无论是音码输入还是音码输入,都会影响我们书写汉字的熟练。不是音形码的罪状,只要人们享受了电脑使用的便利,这个代价便无法避免。以五笔字型为代表的形码输入法,在汉字录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熟练后输入速度也要快于拼音输入,这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拼音输入有成为主流的趋势,而最终谁会成为主流,只有广大用户说了算,技术上更优秀者才会有前途,群众的选择不会因某种观点而改变。

  记者发稿时,意外收到了王永民先生的短信,王先生在短信中表示,因为在外地未能接受采访,希望能予谅解。并写下以下内容作为回应。

  “我们(王永民、杨桃源———编者注)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据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千龙网上关于‘电脑失写症’的文章,既比我们早,又比我们尖锐,为什么就没有浪?也许是因为我们这块石头大了点。”

  “真理越辩越明。我近期将不作评论。仅借贵报版面说上三句话:一,激起千层浪,首先是因为又深又静的水,且叫做死水。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后,欧洲学术界的权威们成立了‘反相对论公司’,‘浪’可谓大矣!三,科学是不带感情的,只依据事实和数据,尤其蔑视愚昧和偏见!”

北京科技报

加跟贴 发新贴一品 养儿育女索引首页

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17:49:25 2018.

本论坛上所有文章只反映送交者的观点。我们保留删除任何被认为不适合本坛的文章的权力。